北京十八中
共 6 讲 118分钟
《高中语文课“教-学-评”一致性课堂落实研究》立足新课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,构建“标准—工具—课堂”闭环:先细化五级诗、小说、散文、作文分项量规,配套课前诊断、课中观察、课后回溯三类评价工具,实现“评即是学”。教考对接上,依据高考命题情境与思维层级,反向设计单元目标,诗歌重意象与情感迁移,小说散文聚焦叙事逻辑与审美评价,作文强化“材料—论点—论证”一致性训练。教学实施以必修下第一单元“文明对话”大单元为样例,统整《侍坐》等文本,用“问题链—任务群—表现性评价”三轮驱动:预学质疑梳理文言,课中角色扮演探“志”,课后撰写“云端对话”推文并即时量表自评,教师依据数据微调教学。实践显示,学生单元平均增值0.8个等级,作文跑题率降20%,形成可复制的“标准引领—评价嵌入—教学优化”一致性模型。
赵长河,正高级教师,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,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,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,北师大首师大中央民大等高校特聘硕士生导师,“国培计划”培训专家,北京市丰台区兼职教研员,北京市丰台区青蓝工程导师,北京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,《语文教学通讯》高中版特约编辑,《新课程研究》特约编辑。
1.评(包含“考”)
2.考
3.教、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