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
共 6 讲 155分钟
本课题以“读·思·行·写”闭环,呈现一位教师十年跃迁路径:首章亮出我的阅读主张和阅读使命,;第二章回顾自己的课改经历,从“学案1.0”到“项目化3.0”,提炼失败即数据的迭代观;第三章示范,把愿景拆成可测关键结果;第四章指出成长期标志——能自主开一门“教师公开课”;第五章列举赛课、共读社群、跨学科联盟三类契机,教捕捉关键人、关键事;末章总结“写书出书”的秘诀,让读书留痕、教学留印,三年出版随笔集。全课旨在证明:教师成长,始于阅读,成于写作,终于学生受益。
李志欣,男,特级教师,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(总部校区执行校长)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,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。西南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,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(人民教育家研究院)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特聘专家,《人民教育》杂志智库专家、《教师博览》杂志签约作者。历任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实验学校校长,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,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,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。2014年,主导的学校改革成果《“零”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》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;2019年,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《“全学习”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》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。先后荣获北京市密云区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,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、山东省教学能手、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、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(校长系列)、中国百名科研创新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在全国做过300余场学术讲座,曾指导十多个市县区进行整体教育质量提升,指导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近20个,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力。
1.我的阅读主张和阅读使命
2.我的课改经历
3.抓住职业生涯规划的桨
4.教师进入成长期的标志
5.把握契机找准关键
6.读书与写作的收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