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市金陵中学
共 7 讲 165分钟
本课题聚焦“三新”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转型,提出以“思维杠杆”撬动课堂生态,破解抽象概念教学难题。研究从四方面展开:一是锚定思维核心,以生活实例具象化时间与矢量等概念,通过模型化训练提升学生从情境到物理结构的转化能力;二是建构鲜活情境,挖掘手机传感器、草原放牧等本土素材,链接跨学科与时代技术,让知识“看得见、用得上”;三是强化实践赋能,创新光强、小球轨迹等实验,借助数据软件与实时投屏,打造“问题链+互动”课堂;四是优化课堂生态,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差异化方案,教师通过反思与资源开发实现专业成长,构建信任共振的师生关系。成果提供一套“概念—情境—实践—生态”闭环策略,可迁移至理科课堂,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与终身学习力。
徐锐,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,任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。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,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。潜心钻研课堂教学、物理实验教学,擅长将现代技术融入课堂教学。曾指导过三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。编著了《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》、《中学物理教师实用手册》、《基于物理仿真的模型建构》、《物理实验探究》等著作。
1.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
2.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
3.高考复习中解题指导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