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于2022年4月公布的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(以下简称“新课标”)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育人蓝图,同时也是推进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有力举措,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本次讲座拟概述新课标的主要变化,并从课程育人的角度,对实施新课标提出一些建议,重点放在新课标视域下如何实施初中历史大概念、大单元的教学设计。
张宏茹,长春市骨干教师、长春市历史学科带头人
授课风格:根植“发现式”课堂,情知互动,寓教于乐,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。
一、新课标的主要变化
二、理解以大概念、大单元为统领的结构化课程内容
三、大概念、大单元视角下案例实践
知不足而奋进,望远山而力行,新课标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教师要理解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,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,这需要教师确立新的认知观、教学观和评价观。
如果将课程看作一个系统,那么,单元就是课程这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,目标、内容、作业、评价、资源等构成这个子系统中的要素,每个要素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一定的位置,发挥各自的功能,要素之间相互关联,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因此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,就是把单元视为一个系统,分析整体的结构和功能,研究系统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,以实现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”。
“双减”下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分为:基础性作业、实践性作业、主题性作业。分层作业满足丰富习题的需要,满足巩固、应用、扩展的需要。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,更能与教学相结合,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,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。
会理县第一中学 会理第一中学
学习中,受益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