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市华侨城中学
共 5 讲 122分钟
本课题系统梳理物理试题编制的科学路径。首章厘清“试题、试卷、考试”概念层级,明确测量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衔接点;次章以教育测量学、认知负荷理论为基,提出“情境真实度—思维深度—区分梯度”三维命题框架,并给出量化指标。第三章用案例说话:原创题以“国产电磁弹射”为素材,分层设问,将建模、推量、批判三级能力嵌入数据缺失的开放情境,实测显示高阶组区分度0.58;改编题把传统斜面滑块改造成“冰雪赛道”真实数据题,通过重置参数、逆向提问、图像转换三步,实现“旧知识新生成”,节省命题时间40%,且信度不降;技术问题一节用Excel+Python示范自动算分、绘图、查重,输出双细目表与Rasch分析,确保试题科学、高效、零差错。
陈汉光,广东省高中物理正高级教师,广东省特级教师。新课标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、教参必修第三册副主编,粤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系列副主编,广东高考物理一、二轮复习指南主编。深圳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,深圳市高考一、二模物理命题教师,深圳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物理课程讲师。在物理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。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、市高考先进个人、市优秀班主任,任教学生多人被清华、北大录取。
1.试题与考试相关概念
2.试题编制的理论基础
3.试题编制的案例分析